一、考試性質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2020年“專升本”選拔考試是為招收優秀專科畢業生升入本科階段學習而設置的選拔考試。它的主要目的是測試考生的中國文學素質和能力。中國文學這門課程可分為兩個部分:中國古代文學和中國現當代文學。本選拔考試當以中國現當代文學為主??荚噷ο鬄閰⒓?ldquo;專升本”選拔的高職高專的專科畢業生,并報考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考生。
二、考試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系統地了解中國文學的發展脈絡,了解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學思潮、文學流派、突出的文學現象等,以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忌鷳摼哂袑Υ碜髌返拈喿x、理解、分析和評價能力,并能夠誦記名篇名句,達到本科階段學習所需要的素質、知識和能力基本要求。
三、考試方法和考試時間
《中國文學》考試采用閉卷筆試,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100分鐘。
四、考試內容和考試要求
中國古代文學 | ||
編號 | 考試內容 | 考試要求 |
1 | 先秦文學 | |
1.1 | 原始歌謠《彈歌》 | 了解神話的概念 |
神話的概念 | 背誦《彈歌》 | |
四大神話:《女媧補天》、《共工觸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 掌握其主要內容和蘊涵的民族精神 | |
1.2 | 《詩經》名稱由來,結集及流傳 | 掌握相關知識點 |
《關雎》、《蒹葭》 | 背誦并理解詩歌體現的精神 | |
①詩經“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 重點掌握其概念及相關知識點 | |
②四家詩,毛詩與現存版本的《詩經》關系 | ||
1.3 | 先秦歷史散文的萌芽、形成和成熟及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 了解 |
《左傳》、《國語》、《戰國策》及“春秋三傳” | 掌握其概念和知識點 | |
①《左傳》的敘事藝術特征 | 重點掌握并應用 | |
②《戰國策》的寫人藝術 | ||
③《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的形象及其塑造方法 | ||
1.4 | 《論語》、《孟子》、《莊子》、《荀子》和《韓非子》的作者及主要思想 | 識記并掌握“諸子”主要思想 |
1.5 | ①楚辭的含義 | 重點記誦并掌握 |
②《離騷》的題義 | ||
③《九章》、《九歌》的內容 | ||
《離騷》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和象征藝術 | 重點掌握 | |
宋玉《九辯》的特點 | ||
2 | 秦漢文學 | |
2.1 | 《呂氏春秋》、《淮南子》的成書情況 | 掌握 |
賈誼《過秦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 ||
2.2 | 漢賦的發展階段、特點以及各個階段代表作家、作品 | 掌握代表作家作品及相關知識點 |
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張衡、班固、揚雄的代表作品 | ||
2.3 | 《史記》的紀傳體體例及體例特點 | 識記并掌握 |
《史記》的思想內涵與“實錄”精神 | ||
2.4 | 樂府的概念; | 記誦并理解詩歌的意境和思想內容 |
《戰城南》、《有所思》、《東門行》 | ||
2.5 | 班固《漢書》的成書和體例 | |
張衡《二京賦》的內容和特點 | 識記并掌握 | |
司馬相如《上林賦》《子虛賦》塑造的人物和特點 | ||
《蘇武傳》的悲劇人物形象 | 重點掌握 | |
2.6 | 《古詩十九首》 | 掌握其概念和思想內容 |
五言詩的起源及發展 | 了解起源及發展并掌握藝術特色 | |
《古詩十九首》的藝術特色及其對后代詩歌的影響 | ||
3 | 魏晉南北朝文學 | |
3.1 | 魏晉南北朝詩歌: | 識記代表作家作品并掌握建安文學、正始文學、太康文學和寒士文學的內容特點 |
曹氏父子具體所指 | ||
建安文學的特點 | ||
阮籍、嵇康的代表作 | ||
正始文學的概念 | ||
陸機、潘岳、張協的代表作品 | ||
太康文學的內涵 | ||
左思詩歌的特點 | ||
寒士文學傳統 | ||
謝靈運山水詩的特點 | ||
永明體的含義及代表詩人 | ||
3.2 | 《文選》和《玉臺新詠》的價值 | 重點掌握 |
3.3 | 陶淵明的生平、思想與文學寫作 | 識記作品并掌握其思想內容及寫作特色 |
陶淵明的詩:《飲酒》其五、《歸園田居》 | ||
陶淵明的文:《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 | ||
3.4 | 南北朝樂府詩的內容及風格 | 識記作品并掌握其內容風格 |
《西洲曲》、《木蘭辭》、《刺勒歌》 | ||
3.5 | 魏晉南北朝小說: | 識記概念并掌握作品的內容題材和寫作特點 |
小說的概念 | ||
志怪、志人的概念 | ||
《搜神記》的宗旨與題材特征 | ||
《世說新語》內容與寫作特點 | ||
3.6 | 重點作品 | 記誦 |
《短歌行》、《白馬篇》、《詠史》(郁郁澗底松)、《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飲酒》(結廬在人境) | ||
4 | 隋唐五代文學 | |
4.1 | 初唐“四杰” | 識記概念并掌握思想內容 |
陳子昂的詩歌及思想內容 | ||
4.2 | 重點作品 | 記誦 |
《在獄詠蟬》、《春江花月夜》 |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
5 | 中國文學現代化的發生 | |
5.1 | 中國現代文學概念文學史階段劃分 | 掌握 |
5.2 | 傳統進步文學思潮的發展演變 | 了解 |
西學東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 ||
5.3 | 五四文學革命的興起與發展 | 識記概念并掌握相關內容 |
新文學社團與流派 | ||
20年代文學論爭 | ||
文學革命的歷史意義 | ||
6 | 20年代的小說 | |
6.1 | 問題小說: | 掌握其人物形象,創作思想和藝術特點 |
冰心《超人》 | ||
王統照《微笑》 | ||
許地山《綴網勞蛛》《春桃》 | ||
6.2 | 鄉土小說:王魯彥《黃金》 | 掌握人物形象如史伯伯命運的必然性 |
6.3 | 自我抒情小說:郁達夫《沉淪》的人物形象及創作特點 | 掌握并應用 |
零余者的概念 | ||
7 | 魯迅的小說 | |
7.1 | 魯迅改造國民性的思想、 | 掌握并應用 |
《吶喊》《彷徨》的思想藝術成就 | ||
7.2 | 《狂人日記》格式的特別 | 掌握格式并能應用“精神勝利法” |
《阿Q正傳》“精神勝利法”的認知理解 | ||
8 | 20年代新詩 | |
8.1 | 自由體詩 | 掌握概念和特點 |
新格律詩的特點 | ||
象征詩派 | ||
8.2 | 聞一多:《死水》的特點 | 掌握并應用 |
徐志摩:《再別康橋》的藝術特色 | ||
8.3 | 郭沫若:《鳳凰涅槃》的思想藝術及其浪漫主義特色 | 掌握 |
9 | 20年代的戲劇散文 | |
9.1 | 郭沫若“三個叛逆的女性” | 了解概念并掌握具體內容 |
田漢的戲劇《梵峨嶙與薔薇》 | ||
9.2 | 周作人的散文特色 | 識記作家作品并掌握代表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 | ||
魯迅的散文集 | ||
10 | 30年代文學運動與思潮 | |
10.1 | 30年代小說(一) | 識記作家作品以及相關概念并掌握具體作品的內容和藝術特征 |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中莎菲形象與現代意識 | ||
蕭紅的《呼蘭河傳》 | ||
蕭紅的詩化小說 | ||
新感覺派小說 | ||
10.2 | 30年代小說(二) | 識記作家作品并掌握相關知識點 |
茅盾的《子夜》吳蓀甫形象的典型性與現代性 | ||
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的思想藝術特色 | ||
10.3 | 老舍的《駱駝祥子》中駱駝祥子形象及小說特點 | 重點掌握 |
《月牙兒》思想藝術成就 | ||
10.4 |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覺新的形象分析 | 重點掌握 |
《家》的創作特色 | ||
10.5 | 沈從文的創作 《邊城》的人性美 | 了解其創作特色并掌握人性美 |
沈從文的創作特色 | ||
11 | 30年代戲劇 | |
11.1 | 曹禺的話劇《雷雨》的藝術成就 | 重點掌握 |
12 | 30年代的詩歌散文 | |
12.1 | 現代派詩的特色 | 掌握 |
戴望舒《雨巷》藝術特點 | ||
12.2 | 卞之琳的《斷章》賞析 | 掌握并應用 |
12.3 | 魯迅雜文、小品散文的特色與成就 | 識記具體代表作品并掌握對應作品的特色與成就 |
13 | 40年代文學 | |
13.1 | 國統區的文學 | 了解其概念和特點 |
孤島文學 | ||
解放區的文學 | ||
淪陷區的文學 | ||
13.2 | 對“戰國策”派的批判 | 了解相關內容 |
延安文藝整風運動 | ||
14 | 40年代的小說 | |
14.1 | 錢鐘書的《圍城》 | 識記并掌握 |
老舍的《四世同堂》 | ||
巴金的《寒夜》 | ||
張愛玲的《金鎖記》 | ||
張恨水的《啼笑因緣》 | ||
14.2 | 《圍城》的諷刺藝術 | 重點掌握 |
《四世同堂》的文化批判 | ||
從《家》到《寒夜》,巴金創作風格的變化 | ||
張愛玲的藝術成就 | ||
通俗小說的藝術特色 | ||
14.3 | 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 | 識記作家作品并掌握其思想內容和特色 |
孫犁的《荷花淀》 | ||
周立波的《暴風驟雨》 | ||
14.4 | 孫犁的詩化小說 | 掌握概念和特色 |
15 | 40年代的新詩 | |
15.1 | 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 | 掌握代表作品的思想內容 |
田間的詩傳單 | ||
15.2 | 四十年代“九葉詩派”的現代派藝術 | 識記概念并掌握藝術成就 |
艾青的詩歌藝術成就 | ||
16 | 40年代的戲劇 | |
16.1 | 《升官圖》的藝術成就 | 掌握 |
話劇《屈原》的創作特色 | ||
16.2 | 秧歌劇的特點 | 了解秧歌劇的特點并掌握代表作品的藝術創新 |
《白毛女》的藝術創新 | ||
17 | 1949-1976年代文學運動與文學思潮 | |
17.1 | 50-60年代文學運動與思潮 | |
第一次文代會、第二次文代會 | 了解 | |
“雙百方針”的時間、主要內容、標志性意義 | ||
三次批判的時間、對象、主要經過及其影響 | ||
17.2 | 文化大革命十年思潮 | 了解 |
樣板戲 | ||
“根本任務論”、“三突出”原則 | ||
18 | 50-60年代的小說 | |
18.1 | 《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革命歷史題材長篇小說的思想蘊涵,人物形象分析和藝術特色 | 掌握 |
18.2 | 《創業史》、《三里灣》等農村題材長篇小說的思想蘊涵,人物形象分析和藝術特色 | |
18.3 | 短篇小說《百合花》《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的主題和藝術特色 | |
19 | 50-60年代詩歌 | |
19.1 | 賀敬之政治抒情詩獨特的藝術風格 | |
聞捷《天山牧歌》的藝術特色 | 掌握 | |
20 | 50-60年代戲劇 | |
20.1 | 當代戲曲改革的代表劇目 | 識記概念和代表作品并掌握其主要特點 |
“第四種劇本” | ||
20.2 | 《茶館》的藝術成就 | 掌握并能應用 |
《關漢卿》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 | ||
21 | 50-60年代散文 | |
21.1 | 楊朔、秦牧的代表作品 | 掌握 |
21.2 | 楊朔散文的“詩化”、“小說化”和“通訊化” | 重點掌握 |
秦牧散文的知識性、藝術性和趣味性 | ||
22 | 1976-1989年文學思潮 | |
22.1 | 天安門詩歌運動 | 了解 |
22.2 | 現實主義的爭論 | 了解相關概念并掌握尋根文學的概念和主要特點 |
對西方現代派的大討論 | ||
尋根文學 | ||
23 | 80年代小說 | |
23.1 | 80年代小說思潮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 掌握 |
23.2 | 傷痕文學概念及代表作 | 掌握 |
23.3 | 反思文學代表作以及概念 | 掌握 |
23.4 | 改革文學代表作以及概念 | 掌握概念并能應用 |
路遙農村改革文學 | ||
23.5 | 知青文學代表作 | 了解代表作并掌握梁曉聲的作品藝術特色 |
梁曉聲作品藝術特色 | ||
23.6 | 市井風情小說的概念、代表人物以及藝術特點 | 了解并掌握 |
23.7 | 尋根文學的主張 | 掌握 |
韓少功小說特點 | ||
23.8 | 先鋒文學的特點 | 重點掌握 |
余華小說思想與特點 | ||
蘇童和莫言小說藝術手法 | ||
24 | 80年代詩歌 | |
24.1 | 歸來詩人、朦朧詩的發展經過 | 了解 |
艾青新時期詩歌 | ||
24.2 | 顧城詩歌創作的基本特點 | 了解基本特點并掌握其獨特風格、藝術特點和主題 |
舒婷詩歌創作的獨特風格 | ||
北島詩歌藝術特點 | ||
海子詩歌主題 | ||
25 | 80年代戲劇 | |
25.1 | 《陳毅市長》的藝術成就 | 重點掌握 |
《絕對信號》、《野人》的藝術特色 | ||
26 | 80年代散文 | |
26.1 | 《隨想錄》的作者及構成 | 了解 |
27 | 90年代以來文學思潮 | |
27.1 | “新寫實”文學 | 了解概念和討論的具體內容 |
人文精神討論 | ||
28 | 90年代以來小說 | |
28.1 | 90年代小說思潮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 掌握 |
90年代各類小說思潮的總體藝術特色 | ||
28.2 | “新寫實”小說的概念 | 重點掌握并應用 |
池莉和方方漢味小說特色 | ||
28.3 | 新歷史小說的概念 | 重點掌握并應用 |
陳忠實《白鹿原》的思想藝術特點及人物形象分析 | ||
28.4 | 女性小說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 掌握 |
陳染與林白小說的思想 | ||
28.5 | 新生代小說的代表作家以及作品 | 了解 |
畢飛宇《推拿》人物形象分析 | ||
28.6 | 通俗小說的發展脈絡 | 了解發展脈絡并掌握網絡小說和青春小說的特點 |
網絡小說代表人物及作品 | ||
青春小說藝術特點 | ||
29 | 90年代以來戲劇散文 | |
29.1 | 戲劇發展的新變化 | 了解 |
29.2 | 余秋雨散文思想性與文化性 | 掌握 |
五、試卷題型及分值分布
1.默寫題:(15分)
2.填空題:(10分)
3.選擇題:(10分)
4.名詞術語解釋:(15分)
5.簡答題:(24分)
6.論述題或者分析題:(26分)
六、教學參考書
1.朱棟霖等.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4.
2.朱棟霖等.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一)(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6.
3.袁世碩等.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冊)(中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18.
4.郁賢皓.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二)(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18.

湖南專升本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于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